海洋物理組 | |||
---|---|---|---|
學位別 | 入學學期 | 招生名額 | |
碩士 | 第一學期 (9月入學) | 2( 所有組別總計 ) |
申請規定 | ||
授課語言 | 有足夠的英文授課課程可滿足畢業需求 | |
共通語言能力門檻 |
英文能力證明須符合 CEFR高階級 B2(含)以上
-- 前一學位為全英語授課之申請者免繳 ( 需提供證明 ) |
|
系所建議語言能力 | 需繳交英文能力證明 | |
中文 | 無 | |
英文 |
|
|
申請所需文件 | ||
系所要求文件 |
|
|
口 / 面試 | 無 | |
筆試 | 無 | |
其他說明 | 無 | |
院系所提供獎學金 |
|
系所資訊 | |
系所簡介 | 海洋研究所成立於民國57年,為我國最早設立之海洋科學教學研究單位。本所之基本任務為推展我國海洋科學研究,以及培育海洋科學基礎和高階研究人才。本所之教學研究涵括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暨地球物理、海洋生物和漁業等四大領域,為我國海洋科學高等教育體系中師資陣容最完整的研究機構,歷年來也是台灣海洋科學研究的中堅和領航者,對於瞭解與保護我國海洋環境,促進海洋資源開發及永續利用,保育海洋生態,都有卓著貢獻。 本所設有碩士班和博士班,並採分組教學方式;目前的教學分組包括: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及地球物理、海洋生物及漁業等四大領域。歷年畢業之碩、博士班學生任職於國內各公、私立教學及研究機構、各級政府、民間環保工程及高科技等產業,大致均能在相關事業上學以致用,發展長才。 本所負責管理一艘國家海洋研究船,並設有支援研究船營運的船務室及海洋探勘組(隸屬理學院貴重儀器中心),全力支援本所及國內各研究機構海洋教學研究之需求,為我國海洋探測之主力。 |
課程規劃 | http://coursemap.aca.ntu.edu.tw/course_map_all/class.php?code=241M 物理海洋概論1學分 物理海上實習1學分 |
組別說明與特色介紹 | 物理海洋學研究的目標在於探討跨尺度的各類海洋現象和主導海洋變動的動力機制,了解海洋環境的特性與長期變化,以及這些變動在全球生態及氣候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最終的目的在應用這些研究成果改善數值模式預報結果和開發海洋再生能源以達永續經營海洋之境。近年來,本所海洋物理研究群組積極探索空間尺度由數公尺的紊流與不穩定流切、百餘公尺至數公里的近岸/河口流、數十至數百公里的次中與中尺度海流、颱風與黑潮到數千百公里的大洋環流;而時間尺度則由短時間變化的波浪、年紀尺度變化的西方邊界流到大洋環流數十年年代紀變化的研究探討;另一方面也發展海洋聲學於海洋探測的應用、衛星通訊即時觀測技術、水下自主觀測技術、社群通用三維海洋數值模式等。近年及未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近岸、河口和陸棚上環流的穩定性及其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上層海洋受颱風的影響及彼此交互作用對颱風演變的影響 黑潮流速、水文結構和通量的變異,及其與海洋長期變遷的關係 西方邊界流與中尺度渦旋的交互作用及對海洋生地化的影響 水下偵搜與通訊以及海洋聲層析測流技術 應用紊流及不穩定流切研究成果改善數值模式渦黏係數參數化公式 海洋大氣交互作用、海洋氣候變化及氣候變遷對生活環境的影響 海洋再生能源之開發 發展自主與即時海洋探測技術 研究方法以現場觀測、大量衛星遙測資料分析、動力過程數值模擬與理論分析為主,此外亦傳承20多年的臺美合作關係積極拓展跨國合作計畫,持續海上實驗之傳統與提升不同海況下的觀測技術。
|
畢業生未來發展 | http://coursemap.aca.ntu.edu.tw/course_map_all/class.php?code=241M |
網址 | www.oc.ntu.edu.tw |
聯絡資訊 |
行政人員
|